“五四精神康桥青年之我见”征文选粹(一)

更新时间: 2021年5月6日 6:43:31

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人的呐喊疾呼,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播到神州大地;百年来,一代代的青年人用青春与热血,把“五四精神”播撒在各行各业。如今的康桥青年心怀着对民主法治的追求,践行着坚守、责任、包容、奉献的理念,自信昂扬的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1.《坚定信仰 做逐梦青年》
 刘胜元 北京分所 高级合伙人
 
追梦者,应皆为青年。
 
有梦想之青年,于国,则国兴旺。
 
1919年5月,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它犹如黑夜中的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一大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踏上了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革命运动之路。
 
1921年7月,在五四精神孕育下的一群青年先是在上海租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险阻,以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正以空前的实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梦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
 
有梦想之青年,于康桥,则康桥兴旺。
 
康桥律师事务所自2000年成立以来,借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法治发展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成立时的不足十人,发展到如今的五百多人。现在的康桥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为拥有党委、法治研究院、青年委员会、招投标委员会、内核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培训委员会、知识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及18个专业部的综合性大所。
 
康桥律师事务所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律师的培养,康桥所是山东律师界比较早的对年轻律师授薪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早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对所有进入本所实习的应届毕业生授薪,让年轻学子能够安心实习,潜心钻研业务,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当年的实习律师已经都成为了康桥所的骨干律师,有些甚至进入了管理委员会,肩负起管理、引领康桥发展的重任。最近十年,在首席合伙人张巧良律师的要求下,更是加大了对年轻律师的培养力度,把年轻律师的发展问题始终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康桥文化中最鼓舞人心的康桥梦(每一名康桥人过上富足、优雅的生活;康桥律师成为优秀律师的代名词;律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的民主法治之旅扬帆远航。)就是主要针对年轻律师的召唤。康桥梦,反映了四个层面的追求,律师作为一个职业,我们首先要保障律师自身实现职业尊严的生活保障,但从律师行业追求来讲,我们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从入行之初就应当树立:致力于自我的超越与完善,致力于行业的崇高与进步,致力于国家民主与宪政的发展。唯如此才能够在其后漫长的执业生涯中不迷失方向,才能够实现苟利法治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抱负。
 
国之梦想、康桥之梦想,于青年,青年则应秉持内心之热情、激情,从五个方面积极践行康桥文化。
 
一是善良,作为一名律师,在张扬个性、书写人生的执业生涯中,应当首先做一名善良的人,唯有善良的底色,才是一切成功、辉煌的良好基础,否则可能就像建在沙子上的建筑一样,可能会越高越容易坍塌。
 
二是勇敢,作为一名执正义之剑的律师,在职业生涯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两强相遇勇者胜,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要怕事,关键时刻就需要有担当,勇敢的品质会让我们的委托人信赖我们,会值得托付。
 
三是自信,作为一名律师,无论我们内心是否有忐忑,但一旦到了法庭,就必须要自信,因为在法庭上你就是主角、你就是主帅,没有自信你就会在与对方的辩论中陷入被动,在法庭上我们退无可退,必须勇敢和自信。当然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勤奋、认真、刻苦的庭前准备基础之上的,不是盲目的自信。
 
四是坚韧,律师这个职业,注定是充满风险、充满挑战、充满各种艰难困苦的职业,因此,既然选择了做律师,就要有坚韧的抗压能力,不要被一时、甚至是很长时间的困难所吓倒,要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精神和品质。
 
五是妥协,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政治说到底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如果能找到最大公约数,妥协就是明智的。如果还能推动文明的进步,那妥协就还是伟大的。我们从事的律师职业,虽然在法庭上我们需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勇于斗争,但庭后的调解程序我们也要善于妥协,因为在当代案件的纷争绝大对数都与利益的平衡有关,既然争的是利益,就有妥协的空间,很多案件没有绝对的分配公平,只有相对公平,如果追求绝对利益,就有可能丧失绝对利益,即使全胜也有可能有其他隐患,因此律师既要勇于斗争也要善于妥协,才是更好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作为律师对代理的案件需要善于妥协,对待自己同事之间的分歧更要善于妥协,没有绝对的真理,即便认为自己正确也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何况从不同的维度看,认为正确的,可能恰恰格局低了,换一种思维看,自己极力想要表白的观点,可能是愚蠢的观点,小事赢了,未来输了,因此做律师要不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格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希望康桥的青年律师,学习青年时代毛泽东同志的气魄,以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胸怀,弘扬五四精神、弘扬法治、践行康桥文化,做一名优秀的律师,以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康桥。
 
2.《那一抹启蒙百年的薪火》
卢骏骋 上海分所 律师 
 
春夏之交往往有大事,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在北京游行示威,抗议中国政府对日本的软弱而屈辱的政策。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社会事件,终于导致整个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界的革命。“五四运动”这个名词首次是由“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所使用的,它出现在1919年5月18日致其他社团的电报《罢课宣言》里来描述这场运动,后来便成为了一个专有的名词,而且它的内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当初极大地扩充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望这段历史,有时觉得它很熟悉,有时又觉得它十分陌生。谨以此文,纪念与感怀百年前那一抹启蒙国人的薪火。
 
所谓启蒙,是指人从自在的蒙昧中得到解放。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引导,这种蒙昧的人就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理解力。倘若这种蒙昧不是由于缺乏理解力,而是由于缺乏勇气,即缺乏在没有别人引导下敢于理解的勇气造成的,那么这种蒙昧就应归咎自己。敢于认识!坚信自己的理解!这便是启蒙的真谛。
—— 康德:《什么是启蒙》 
 
一、五四运动改变了什么
 
1919年4月下旬,外交失败的消息从巴黎和会陆续传来,到5月初,中国代表的交涉失败已成定局。接下来的剧情大家老生常谈,全国各界的爱国人士激愤不已,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运动的矛头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和在对日交涉中充当“卖国贼”的曹、陆、章(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人。五四运动的出现改变了某些之后原本的历史轨迹,这一场空前浩大的群众运动,严重冲击了当时政府的统治地位,迫使它罢免了曹、陆、章,并最终放弃了原来在和会合约上签字的计划。
 
但话说回来,有些也是五四运动无法改变,无法解决的,至少在当时是无法解决的事情。游行集会,罢市罢课罢工,虽然让社会各民众激情澎湃了一把,直抒胸臆参与了国家大事,罢免也好,拒签也好,虽然迫使中国政府在各国列强中挺了下腰杆给了个脸色,却都不能根本地解决大家痛心疾首的主权问题。一则不会使山东及青岛的主权马上回归中国,二则也不会促使各国政府对当时的中国持另眼相待,采取真正尊重或者同情的行动,甚至并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继续发生。当然,这也并不能怪五四,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依旧是依附于彼此实力和利益的关系,当今的世界如此,百年前的世界也是如此,弱者的愤怒也仅仅是限于愤怒本身,没有实力的央告和哀号也不过是别人耳中的一抹余音,别国自然不会轻易因此放弃唾手可得的真切利益。所以山重水复,救国的办法还得是着眼于改造及强大自己的国家,作者持有的这种观点实在平常无奇,毕竟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还接受了十几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难得的是这种观点在当时中国进步阶层也有着广泛的认识,而大家能有如此的认识得益于五四时期的启蒙。
 
二、启蒙的薪火
 
长久以来,我对五四的印象都是一场惊天动地、气势恢宏的运动。全国各地的民众在爱国人士及有识之士的感染与带领下广泛地参与到了这场救亡图存的运动中,一呼百应,所向披靡,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五四运动的影响也立即遍布全国各地,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胡适先生在日记中记载的这样一番趣事。1922年7月24日,北京大学预科国文的入学考试,试卷中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参加考试的一位奉天(今沈阳)高师附中的学生竟问作为监考人的胡适:“五四运动是个什么东西?是哪一年的事?”胡适对前来参试的学生提出如此问题大为讶异,以为大概这是一个特别的例外,未曾想走出试场遇到其他考场的监考人一番交流下来,别人也说有十几个考生不知五四运动为何物,还有一个考生说“运动”是不用医药的卫生方法。此时距五四运动的发生也不过三年,而这种事情却发生在全国顶级的学府中,这实在不是因为当时没有现如今般发达的通讯传播工具,舆情信息传播道阻且长,更多是因为五四运动的冲击力大都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少数大学、中学,与之相去甚远的边远城市和地区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场运动的深刻冲击。
 
五四运动虽然当时未曾在全国范围内发生迅速而普遍的作用,但这毫不妨碍五四是一场伟大的运动,也不妨碍我们今天铭记其历史的意义,因为五四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民众社会意识的萌发。
 
那时的中国政治格局,各种势力派系众多,四分五裂。军阀之间你争我夺,致使社会动荡不堪国内战乱纷纷,甚至连政府都南北对立,各占一端,彼此虎视眈眈,更不堪的是即使各派系内部以及南北政府自身也是离心离德,整天勾心斗角,同室操戈时常出现,可谓乱象丛生。这样的一个国家处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以及地缘政治环境中,说得现实些想让人家不打中国的算盘实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五四的历史价值就产生于这样的一种时势当中,外交失败,山东的主权任意被日本侵害给了国人当头一棒,本想带着胜利的荣光取回自己的东西,没成想东西没拿回来还挨了重重一耳光,国人民族危机感与耻辱之心爆棚。当然,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文化,让国人感到危机与耻辱的时刻也并不光限于此时,能够促成五四运动的还有当时的环境。尽管战争总是带来死亡与毁灭,普遍不是人们所向往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舶来品,让民主主义在进步的阶层中深入人心。在经历了如此广泛与惨烈的战争后,当时的国民普遍地把协约国的胜利,视同为人类新精神的胜利,视同为民主主义对独裁专制和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贪婪与野心的胜利,并坚信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人们反感厌恶依赖武装暴力进行专制的军阀政权,在观念上也认为它有违民主主义的历史前进潮流,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把我们解放出来,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打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为此,国人觉醒地认识到他们有权利且应当参与国家的管理,并且事实上也开始尝试干预、影响国家的政治。
 
显然,中国人第一次如此广泛地讨论民主,并顺理成章地把政治的黑暗、外交的失败与国民、庶民的政治权利缺失联结起来,他们尖锐地指出:“中国政治上黑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少数人专政,而人民却无权。一旦人民像欧美国家人民那样,有了创制权、复决权、罢官权,还怕有拥兵的军人吗?还怕有卖国的阴谋的盗贼吗?还怕有政治不澄清那一天吗?” 在这场运动中,人们也少有地切身感受到了民众运动的作用与民众力量的重要,许多人甚至公开主张推翻不顺民意的政府,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三、朴素的民主观念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往往是进步的,是启发民智的,但对新事物新观念的认知与运用毕竟需要时间与实践,五四人在当时对于科学、民主和自由的认识却是十分朴素的,说直白些就是对于所崇尚的科学民主的理论是存在缺陷的。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进步人士的政治舆论观,尽管深受欧美、日本关于民主主义或者民本思想的影响,但它同欧美政治观念中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观念仍然是有较大偏差的。其所谓民主主义(或所谓的民治主义、平民主义、庶民政治等等)在世俗形式上的理解要比其实质内容的理解多得多,换言之,当时人们在使用这些定义时往往注重的不是这种政治制度的特定内涵或者是其本质,而更多的是它展示出来的表象和现实价值。人们往往是从传统观念的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体的文化土壤出发,把民主政治同西方的社会主义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无政府主义观念杂糅在一起。
 
因此,彼时的民主观念,更多是一种对鲜明区别于本土传统政治文化的西方政治物种的新鲜感。西方的民主首先体现在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制度,比如议会制度、投票制度,公民权利制度等等,五四人很少从民主制度的层面加以研究分析,对如何在中国运用这些制度也是无从计议。此外,大家热衷于讨论民主,但却无意识地绕开了法治的问题,缺少了应用的工具与路径,这也让众人所谈论的民主有很大的疏漏。那时的人们看到朦胧的民主、人权是件好东西,但因为混淆两者的价值与内涵而不加区别的使用。离开法治泛泛地谈民主,民主往往也就成为了一个空谈。
 
四、当我们谈“五四”时,我们在谈什么?
 
五四是一个说不完、写不完的话题,而且自从五四运动爆发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它一直不断地被重述被演绎。对我而言,五四是写在历史课本里爱国青年学生们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是写在政治教材里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出现在每一年的节日活动以及宣传里的历史节点。它围绕在我的少年、青少年以及青年时代,好像已经使我熟悉得怠于提起,要想以此写点什么似乎真的不知从何谈起。但是当我穿过历史的年轮再一次掀开这场运动的一角,重新找寻和梳理遗漏忽视的内容时,却发现五四对我来说竟是如此的陌生,我只能用此文重新说说那些众所周知的陈年往事。我对这段历史的陌生感很大程度上缘于在历史及文化知识方面极大的欠缺和无知,亦或是如历史学家汤因比写道的那样“一般而言,人的心灵对于历史印象的内在感受能力总归是大同小异的,感受者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历史印象的实际强度相应有所不同。” 
 
毛泽东后来曾说过,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这是由中之言,五四运动同样也给国民党准备了人才。更重要的是,五四运动为学术界培育了众多的学术精英,推动了国民对人文以及社会科学的认识,推进了教育、新闻、出版的发展。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对整个国家、民族、文化而言的。
 
五四运动不能孤立的分析与看待,事物的发展需要时间,国人不会转瞬间就完成了民族的觉醒,国家也不会瞬间跻身世界强国。不同历史成分飘洒积淀,层层覆盖在广袤而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我眼中的五四,就是掉落其中的那一抹薪火,掉落在一片枯枝败叶中,燃起一片光火。烟火过后地还是那方地,天还是那片天,留下的灰烬长久地滋养下面的土壤,给埋藏的种子萌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历史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01月出版;
2.李秋零 编,《康德著作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叶曙明 著,《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 重返五四现场》,九州出版社,2019年2月版;
4.[美]周策纵 著,《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8月版;
5.王人博 著,《1840年以来的中国》,九州出版社,2020年6月版;
6.邓晓芒 著,《批判与启蒙》,崇文书局,2019年1月版;
7.胡适 著,曹伯言 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8.王德威、宋明炜 著,《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4月版。
 
3.《风景这边独好》
邵明真 枣庄分所 律师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
渴望在天上飞
……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节选自王蒙《青春万岁》
 
青年,犹如正午的阳光,明亮、蓬勃、向上,充满力量。百年前,一群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心怀爱国之情,拉开了一场运动和斗争的序幕,鼓舞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从此,一股精神、一个信念、一种理想,燃烧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灵魂,赓续不绝、绵延至今。今天,当中国正以青春之姿昂首阔步于世界舞台之时,身为这个国家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中的一员,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检视,我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是否有愧于这个时代的给予和信任,是否有负于这段最为激情耀眼的岁月。
 
理想与使命
 
犹记得高考结束、填写志愿时,不顾家人其他更为现实性的建议,写下“法学”两个字时内心的确定。彼此,对于法是什么,并没有任何清晰的认知和概念,对于“法学”这两个字可能意味着一个怎样的未来,更是一片茫然。仅凭着几期法制类的电视节目,感觉它可以救弱者于“水火”,是高尚的、充满侠义精神的,所以,在高考前便早早确定了这个专业选择。
 
大学后,随着不断地学习、实践,知道了“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意识到它承载了人们对公正、公平、正义等美好价值的追求,理解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看到了中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的坚持和深入推进,也慢慢地将法治信仰扎根于内心之中,更时常庆幸,自己的选择与这个时代的治国导向同频一致。
 
毕业后投身于律师行业,骄傲的成为了法律职业群体中的一员,也在工作中不断坚定成为一名好律师的职业理想。江平教授讲“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作为一个兼具权利意识、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职业群体,我们有这个职业和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青年与律师碰撞组合,不禁去想,该如何担当这使命和责任,如何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如何才能无愧于心中的法治信仰?我想,至少我们要竭尽全力于手中的每一个案件,努力在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像首席所讲“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如能因我们的工作,使得某些个案中法律能得以正确实施,正义没有缺席,我们才对得起自己这份职业,才不负职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我想,即使只能做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也要努力将职业做到审美,发挥最大效能,力争伴着中国民主法治之旅上放飞梦想、绽放光华。
 
坚守与担当
 
当理想、使命成为指引,坚守、担当、奋斗则应该成为青春最亮的底色。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砥砺奋进的征程,在百年后,在中华崛起的背景下,不断告诉着每一个身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 
 
我常说,律师这个职业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真实到酸甜苦辣每一种味道都无比清晰、深刻。回想起执业以来的点点滴滴,有过挫败、失落、彷徨,也想过退缩。但我不想做一个灰头土脸的失败者,也不愿慢待曾经选择这个专业和职业的初心,所以,努力坚持、不断挑战、勇敢突破,只愿终有一天能承受住这份职业之重,能真正履行好这份职责、担当起这份使命。
 
所以,我们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拆分专业技能,各个锤炼和击破,稳扎稳打、踏实前行;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培训,直面自身问题,在挫败中坚韧、在打击中成长;我们精雕细琢每一份文书、认真对待每一次交流,只因这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承载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嘱托;我们群策群力,反复研讨,挖掘案件中每一个细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穷尽一切救济手段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我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严控援助案件办案质量,不松一分、不降一毫……
 
是的,我们在工作中练就本领、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越来越好,我们“自信人身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天不负……
 
憧憬与未来
 
也许我们依然不足,也许我们依然稚嫩,但正如这首《青春万岁》中所写,“我们有时间,我们有力量,我们有燃烧的信念”,在人生这条单行道上,理想和使命,坚守与担当,会助力我们汲取人生道路上的营养,让我们带着梦想展翅翱翔、尽情绽放。
 
当人生理想与厚重的康桥文化相遇,前行的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引,当迷茫、困惑时,它如一盏明灯,告诉我们该往哪走、该如何抉择。它告诉我们要怀敬畏之心,行端影正,告诉我们要行大道、识大势、知行合一,不断提高认知和格局,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更加坚定、从容、满怀希望。
 
我们有理想,我们也有梦,“每一名康桥人过上富足而优雅的生活、康桥律师成为优秀律师的代名词、律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的民主法治之旅扬帆远航”,这是康桥梦,也是我们的梦。
 
请相信我们,我们善良、勇敢、无所畏惧,我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将个人追求、个人理想融入律所建设、融入行业发展、融入法治建设、融入时代使命,在大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奋斗中谱写属于自己人生的华章。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但踏遍青山人未老,仍是风景这边独好。